1月17日出炉的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受到海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海外舆论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2021年实现8.1%的经济增速殊为不易。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中国的可持续复苏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给世界经济带来机遇和好处,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煤矿透水事故时有发生,做好矿井下的防溃水溃砂工作十分重要。12月9日,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监察专员李大生介绍,在近期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开展的煤矿井下防溃水溃砂专项检查中,共检查煤矿418处,查处隐患5217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22条,实施行政处罚387次,罚款3100.64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4矿次,停止作业采掘工作面230个,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312台(套)。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7日电,中国石化17日宣布,其重点攻关项目“轻质原油裂解制乙烯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在旗下天津石化工业试验成功,可直接将原油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化学品(即“油转化”),实现了原油蒸汽裂解技术的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化学品收率近50%,并大幅缩短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减排二氧化碳。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由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建设世界一流低碳企业”发展论坛10月23日举行,多位专家就能源形势和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发表看法。当前,我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如何看待传统化石能源?在迈向“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哪些准备,注意哪些问题?
10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山东青岛举行。28个国家的能源部长和高级别代表、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内主要能源企业负责人线上或线下参会,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合作、能源贸易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
9月12日,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34号风机——远景能源EN-161/5.2MW海上智能风机顺利并网,成功发出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助力山东省实现海上风电“零”的突破。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海上可移动自升式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3”近日在西海岸新区海西重工建造完成,它的甲板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自重7020吨,相当于一座30层楼高的巨大钢铁城堡耸立在海上。不久这个“大家伙”将启航赴南海北部湾海域作业。
8月30日,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裂解装置从10时58分开始投料,于21时57分成功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标志着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一次开车成功。这也标志着自1989年塔里木石油会战以来,中国石油在新疆南疆地区单笔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年产能迈上200万吨新台阶。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报告称,受全球大宗商品涨价、物流成本攀升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来1-2年内,风机价格可能将上浮10%左右。今年以来,铜、铝、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连月上涨,业内普遍估计,风电项目成本短期内很可能持续上升。